摘要:创造新需求:让老树开新花,让新树发新芽 激发消费潜力、扩大内需要点燃的第三把火是创造新需求,既让老树开新花,也让新树发新芽。 ...
而要降低储蓄率,就是势必要降低利率。
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达60%,国际经济金融形势恶化通过金融、贸易、信息等多种传导机制影响我国,对我国经济增长、就业、企业效益、财政收入和金融安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逐步显现,不断加重和加深。二、实行绿色发展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 (一)温室气体排放引起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在各国形成共识。
总体思路是,遏制经济下滑、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明确为宏观调控的重点,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有针对性地制定部分行业振兴规划,同时利用税收和产业政策等手段,切实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拓展国际市场,优化生产力布局,在遏制经济发展下滑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尽快上一个新的台阶。全球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等一系列灾难,已经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如果上述目标在未来气候谈判中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为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国际社会作出量化的减排承诺。二是92年到98年,从小平南巡讲话启动,94、95年波峰,96调控,97年软着陆,98、99到谷底。新能源发展重点应放在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利用荒山荒地种木本油料植物发展生物柴油、农村沼气发电等工程上。
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减弱。通过市场竞争培育中国品牌。四是抓紧推动全国发展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的工作。
三是法律法规建设滞后。我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缺水,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因缺水影响城市工业产值2000亿元、涉及人口约4000万。二是能源需求大,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大家知道,地球的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十分有限,不可能支撑人类不断增加的消耗,地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难以承受污染排放。
1、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要以解决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共性和关键技术为重点,选择具有标志性目标和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三是以循环经济的要求,推进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建设,特别是新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或工业园区,从规划、设计到整个实施过程中,都要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在工业结构调整中,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降低单位产值污染物排放强度,淘汰和关闭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设备和企业,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高新技术产业。一是继续推进清洁生产示范试点计划的实施。
前年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全国各地广泛推行清洁生产。目前多数煤矿超能力生产,安全事故频发。三是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加强各种废旧物资等再生资源的回收与循环利用。一方面,我国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能源、矿产、耕地四大基础性资源呈现全面紧缺局面。
三是鼓励理论研究单位加强循环经济应用研究。(2015年) 进入 唐元 的专栏 进入专题: 循环经济 绿色消费 。
技术推广这个环节很重要,特别要做好推广技术的筛选、信息传播和技术服务工作。3、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应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水平。目前相关的法规《资源综合利用法》、《节能法》和《清洁生产法》等,但缺乏《循环经济促进法》,导致发展循环经济法律依据欠缺,已有的相关法规缺少配套法规,操作性也不够强。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纳入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日本把建设循环型社会作为国家战略。前20年将从目前人均GDP将从1000美元发展到4000美元,发展速度在8%左右,后30年将进一步朝10000美元发展,发展速度在5%左右。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执法保证体系,做到严格执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逐步进入法制化轨道。
三是以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重点,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再上新台阶,为新型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2010年我国能源总需求量将超过20亿吨标准煤,2020年可能超过30亿吨标准煤,石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2010年将超过50%,2020年可能超过65%,对能源的可供量、承载能力以及国家能源安全提出了严重挑战。
以发展高新技术为基础,开发和建立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物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在内的"绿色技术"体系。三、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情况如何?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是近几年的事,尽管时间较短,但成绩突出。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2010年,我国铁矿石、铝的对外依存度将分别达到62%、64%,2020年将分别达到71%、71%。
通过采用和推广无害或低害新工艺、新技术,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投入少、产出高、污染低,尽可能把污染排放和环境损害消除在生产过程之中。如《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意见》,依法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目前,应重点开展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失及环境保护效益计量方法和技术的研究工作,并进行统计和核算试点。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52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
五是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和促进绿色消费等。未来半个世纪,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受到了全国上下的广泛重视。使企业经过几年努力,其清洁生产主要指标要达到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污染物达到或接近"零"排放,为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这种矛盾状况在我国尤为突出。四是引进国外节约资源新机制,促进全社会节约资源新机制的形成和发展。
全国建立了10个生态工业园区。应当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有5000多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几百种产品获得了环境标志。三是研究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政策体系,包括财政、税收、金融、投资、技术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经济技术政策。
一是用足用好国家对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优惠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扶持作用。这些园区都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组织生产,使上游企业的"废料"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尽可能减少污染排放,争取做到"零排放"。
二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发展绿色产品。在开展创建活动中,要特别注重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的创新,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总结一句话,面对经济增长与资源严重不足、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尖锐矛盾,以循环经济理念统筹我国经济发展全局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一是要大力发动各行各业的科学研究部门把"循环经济"如何与实践结合的问题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要提出本行业产品的产生过程如何实现"循环经济"的具体措施,并能结合实践情况总结经验,制定出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